Like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沙巴州SABAH【Kudat】:龍古斯族長屋在Matunggong、客家小鎮、婆羅洲最北端

沙巴州:古達縣馬東貢區 (巴旺卡紹村貢比紹村蘇芒甲村古達小鎮婆羅洲最頂端瑪蘭雅克長屋)─【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 11天10夜】2016/01/28(四) Day02



       半夜發電機嘎然而止,整間長屋瞬間全黑,這時聽到的蟲鳴聲、小貓走路聲,都非常的清晰。一覺起來,想起昨日的美夢,讓今天生日的心情很好,雖然早上起床時,長屋外正下著大雨。8:00左右,經理的媽媽已幫cemcem準備一套中、西、馬式混合的餐點,有一壺熱紅茶、二個炸紅豆包、二個甜甜圈、炒麵一盤、熱狗二根,這應該是二人份的份量,但cemcem全都吃完了。


圖01、我住兩天的龍古斯(Rungus)族長屋房間,整座長屋包含房間的建材全是以亞答葉、竹子等自然建材完成,竹子間的空隙可讓空氣自然的流動。在位於赤道附近的馬來西亞,這樣的建築室內非常通風,屋頂由處理過的棕櫚葉植物覆蓋著,下雨也不用煩惱,唯一要擔心的是小東西會從床舖竹子間的縫隙掉到長屋下方,厲害的貓咪也想辦法藉由竹子間較大的縫隙鑽進房間探險。
圖02、早餐為一壺英式紅茶及兩根熱狗、兩個馬式甜甜圈及炸紅豆包、一盤中式的炒麵。


圖03、長屋經理的兩個可愛小女孩,我認為他們的五官和達悟族人有些相似呢!


瑪蘭雅克長屋的手工藝品店



        經理請cemcem在飲食區等候,等雨停再進行今天的行程。但雨不斷地下,只好先逛逛他們的手工藝品販售區。 他們有販售著以龍古斯(Rungus)族式的織背袋機製作的頭袋、腰帶等服飾配件;珠飾方面,販售著用彩色小陶珠或塑膠珠串成的飾品,有人型、稜形等圖騰,和當代排灣族人在觀光區賣的珠飾相似,也有以薏米珠製作的飾品藤編的小容器較有看頭,編法很精緻且耐用,小的藤編盒子一個大約RM8,滿值得收藏的。經理的媽媽跟cemcem說,他們的圖騰特色是以某些花的樣式去製作,至於是哪些花呢?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喔!


圖04、長屋內非常黏人的小貓。
圖05、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後方的手工藝品販售區及展演區。


圖06、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販售的珠飾品雖然和婆羅洲或台灣許多部落觀光區相似,但他們的特色在於以某種花的圖騰做設計,價錢也比其他地方便宜許多。


       10:20左右,比較沒有下雨了,經理及他的員工才載cemcem出發,今天活動的區域以古達縣內的馬東貢區(Matunggong)的貢比紹村(Kg. Gombizau)、蘇芒甲村(Kg. Sumangkap)、巴旺卡紹村(Kg. Bavanggazo)及古達鎮為主。


產蜂蜜的貢比紹村(Kg. Gombizau)



一、煙燻蜜蜂採蜂蜜



        到村莊買票時,看到有輛白色迷你巴士上面寫著亞庇往古達在此暫停,載滿了在地人與外國旅客,突然間有點後悔先付費預訂了瑪蘭雅克長屋的套裝行程(RM550)。貢比紹村(Kg. Gombizau)是鄰近於巴旺卡紹村(Kg. Bavanggazo)的龍古斯(Rungus)族部落,村內保存了一座長屋,居民主要以養蜂維生。在這裡可以觀察到龍古斯(Rungus)族的養蜂方式,他們在樹林裡放置許多的軟木箱讓密蜂築巢,要採蜂蜜時,以煙燻的方式驅除蜜蜂,接著取出密蜂所築的巢,再從中擷取蜂蜜。


二、進部落要付門票費



        蜂蜜標榜著純天然,但最小瓶的350ml的罐裝蜂蜜也要RM35,對cemcem而言價錢有點貴,且進入村莊參觀他們的蜜蜂農場得付門票RM5;說到此,得提醒參與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套裝行程的朋友,他們的套裝行程是不含長屋以外的任何觀光區門票,在長屋以外的地方吃午餐也得另外自費。cemcem認為,非這個村莊的觀光客若要參觀,多付RM5其實也可以協助在地的發展,台灣許多有特色的部落其實可以參考,cemcem相信任何有能力開車或搭車過去的人,多繳個幾十元入場觀光費促進在地發展,並非很困難的事。


        蜜蜂農場的範圍不大,經理也沒主動向cemcem介紹貢比紹村(Kg. Gombizau)的其他特色,cemcem只好在蜜蜂農場內隨意的逛逛,看著灌木叢裡架著許多養蜜蜂的箱子,也許cemcem對於台灣養蜜蜂的環境不太認識,在此也看不出怎樣的特色。


圖07、貢比紹村(Kg. Gombizau)賣的100%純天然的小罐蜂蜜RM38,中罐的RM48。
圖08、用煙把蜜蜂燻出來。
圖09、阿姨手上拿的鐵罐很特別,是如何把煙製造出來的呢?
圖10、小妹妹的五官好像有混到華人的血統。
圖11、蜜蜂在蜂箱內築的蜂巢。
圖12、灌木林裡的蜂箱是供蜜蜂築巢用的。
圖13、正在開會中的在地婦女。
圖14、進到貢比紹村(Kg. Gombizau)的蜜蜂農場參觀,需付費RM5。
圖15、貢比紹村(Kg. Gombizau)的龍古斯族長屋,雖然有些建材已趨向現代化,但廊道傾斜的牆面特色仍保留著。


製作銅鑼的蘇芒甲村(Kg. Sumangkap)



一、鑼與沙巴州的原住民



        鑼是最流行於沙巴州的打擊樂器,在整個沙巴州皆可以發現,廣泛地被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 dusun)、龍古斯族(Rungus)、姆律族(Murut)的原住民地區使用。蘇芒甲村(Kg. Sumangkap)的原料來自於黃銅或青銅,擁有廣闊且厚實的面,可以產生低沉的悶響聲。每種鑼也因所製造的聲音或韻律不同,而擁有不同的名字,音樂的名稱依據各部落的語言而定,鑼的韻律也可表現出死亡的悲哀、婚禮或節慶的歡樂情緒。


二、巨大的鑼



        蘇芒甲村(Kg. Sumangkap)的製鑼藝術在沙巴州之所以聞名,是受到在地知名的製鑼藝術家Mr.Majabab B. Mojunkob及Mr.Majabab B. Omlunru在1968年間的啟發與影響。蘇芒甲村(Kg. Sumangkap)村裡有個非常巨大的鑼,高約20米,重達980公斤,以20片4乘8的鋅片製作完成,且也充分地展現出馬來西亞的手工藝技術。這個巨大的鑼是由四個在地的製鑼藝術家Encik Raimond bin Angkap、Encik Jipli B.mulop、Encik Mojonong B.Ominsil、Puan Kasiah @Rina Bte Umau耗費五個星期的時間製作(2008年的9/16~10/20間)完成。


三、蘇芒甲村(Kg. Sumangkap)的製鑼特色



       進到蘇芒甲村(Kg. Sumangkap)也得付費RM5,距離貢比紹村(Kg. Gombizau)不遠。整個蘇芒甲村(Kg. Sumangkap)就像個製鑼集團,每家戶幾乎是個獨立的製鑼工廠,成為這個村莊的特色。製鑼師傅將鋁合金銅片裁切及敲打成鑼的形狀之後,還可在鑼的上方烙印特定圖騰或文字。中型的鑼大約需要二至三天左右才可完成,再將深色的防鏽塗料漆在鑼的上方,並噴上一層金漆於鑼的中間隆起處。


        整個村庄居民所販售的鑼雖然看似大同小異,但也因技術不同而各有特色,若想試著敲擊或詢問,居民也很熱情的招待。每家店所販售的鑼價錢都不太一樣,cemcem只是要買來做個紀念,所以選擇位於村莊後方價錢較便宜的店家購買,小的鑼一個只要RM10,村莊靠入口處的店家賣的小鑼一個要RM15。


圖16、進到蘇芒甲村(Kg. Sumangkap)也得付費RM5。


圖17、村內許多家戶以製鑼販售為生。


圖18、製鑼過程。
圖19、紅衣服的這位示範如何敲鑼的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經理,後方穿綠色衣服的是他的員工,經理會說英文,但他的員工就只能用龍古斯語(Rungus)或馬來語溝通。


圖20、製鑼店的老闆準備示範如何敲另種鑼。


圖21、非常巨大的鑼。


圖22、蘇芒甲村(Kg. Sumangkap)地圖。


圖23、前方的龍古斯族(Rungus)住家樣式為馬來式,後方牆壁傾斜的住家才是以龍古斯族(Rungus)的長屋建築技術完成。


        接著經理載cemcem到古達鎮(KUDAT)吃午餐,古達鎮曾經身為沙巴州的首府,並擁有大量的客家移民後代,以下先對古達鎮做點簡介:


沙巴州第一個首府:古達鎮(KUDAT)



一、婆羅洲最北邊的小鎮



        古達鎮(KUDAT)位於沙巴州的最北端,號稱沙巴州的椰城,從Maranjak 長屋到古達鎮的公路,在地人稱為通往燈火樓(Tip of Borneo)也就是婆羅洲最北端的道路。早期古達地區的對外交通須倚靠水路,一直到60幾年前公路興建後,才讓亞庇至古達一帶的區域得以有較多的交流,但也因此造成人口南移外流到亞庇市區的問題。古達著名的特產有霸王豆腐、花生


圖24、這家信益油站的經營者為客家人,是往古達鎮公路上的少數加油站之一。


二、曾身為沙巴州第一個首府



       古達縣曾經身為沙巴州首府的緣由,是因為英屬的北婆羅洲特許公司從汶萊蘇丹與蘇祿蘇丹取得特許轄權後,在古達境內設置個殖民途置區,在1882年時將古達設立為沙巴州的首府省會。但因為古達地區水源不豐沛,沙巴州的首府接著遷移到位於東海岸的山打根。


圖25、古達鎮一角。


三、基督教引進中國客籍基督徒



        古達地區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屬北婆羅洲特許公司需要大量的勞工,授命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教會至中國南方招募客家族群中的基督徒,來此協助開墾。第一批的客家人於1883年抵達,於此清理森林、設立農場、開墾荒地種植椰子、設立學校及教會,二十世紀初期也開始種植橡膠。當時的客家移民及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教會,也因此開始掌控古達縣的政治、經濟、發展


四、從羅天爵街開始發展



        古達鎮以羅天爵街為中心,傳統的雜貨店、咖啡店等不同類型店鋪聚集於周遭,附近也可見到不同族群的宗教活動場域。1970年代,在地政府曾於古達鎮的碼頭至西北側地區開展了五百英畝左右的填海計劃,這個填海計畫區稱為東布龍古斯新鎮,上方興建了三層店屋、露天市場、每星期四會有市集在此聚集,九月份的椰子節慶典活動也是在這裡舉辦。


五、神秘的邦宜島和巴蘭邦岸島



        從古達鎮的海邊可以看到邦宜島(Pulau Banggi)及巴蘭邦岸島(Balambangan pulau),邦宜島(Pulau Banggi)據說是個低度開發且為馬來西亞的最大島嶼之一,擁有非常純樸的小漁村;巴蘭邦岸島(Balambangan pulau)據說是英殖民政府在十八世紀建立的徙置區,巴都西列村位於這座島的東南方,這個村莊北端有處名為龍灣的美麗海灘,是徙置區遺址所在地,許多早期遭遇海盜掠奪得來的中國瓷器、瓶罐等遺物仍然可見。


       巴蘭邦岸島(Balambangan pulau)有處石灰洞外灘,據傳有處一萬六千年前人類在那活動的遺址,但在2007年的11月沙巴旅遊局的手冊印製前,仍未有考古團隊去發掘。


圖26、往邦宜島(Pulau Banggi)的船,早上8:30由古達出發,下午14:00由邦宜島回程。


圖27、古達鎮的漁港一隅。


        午餐經理帶cemcem到一處靠海的餐廳吃飯,這家店的老闆是巴瑤族人(Bajau),餐點價位非常便宜,海鮮也非常新鮮,中餐cemcem點了碳烤蝦子BBQ、拉茶、白飯共RM13,這裡的餐點很好吃,非常推薦。餐廳旁有店家自己的定置漁網,也可觀察到附近的巴瑤族人(Bajau)人的海上作業,吃午餐看著美麗的湛藍大海非常撫慰人心!吃完午餐後,很想逛逛這個頗有在地歷史氛圍的古達鎮,但卻沒把握機會告訴經理cemcem的想法,就準備和小鎮告別。


圖28、古達鎮靠海邊的海鮮餐廳(Kasilasa Floating Restorant Seafood)內部。
圖29、古達鎮靠海邊的海鮮餐廳(Kasilasa Floating Restorant Seafood)菜單。


圖30、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夥伴們點的海鮮炒飯及飲料。
圖31、我點的蝦子炭烤,餐點還附有非常新鮮的花枝呢!
圖32、餐廳有自己的小港口及漁船。
圖33、右下方是餐廳自己的小小定置漁網。
圖34、餐廳可以看到美麗的古達海岸與附近小島。


婆羅洲的最頂端



一、龍古斯族語為Tanjung sampang mangazou



        燈火樓(Tip of Borneo),位於婆羅洲的最頂端,也是整個馬來西亞的最北端,馬來人稱之為丹絨新邦孟阿瑤(Tanjung Simpang Mengayu),中文意旨”海角”;龍古斯族(Rungus)語稱之為Tanjung sampang mangazou,在龍古斯族語裡,Tanjung意指頂端,sampang意指連結點,mangazou意指鬥爭。


二、Rungus戰略點,麥哲倫曾停泊



       根據口傳,龍古斯族的祖先為了保護土地不被敵人侵略,曾於此處發生激烈的鬥爭。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在他環遊世界的航程裡,也曾為了要修理船隻而在此停泊了42天。華人替此處取個非常有意境的別名”天涯海角”,是沙巴州欣賞夕陽、眺望南中國海與蘇祿海的絕佳景點。


三、2002年第一次掛上馬來西亞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第一次懸掛於此處的日期是2002年的8月29日,由當時的沙巴州首席部長兼任旅遊、環境、科學、科技部長的華裔丹斯里章家傑(Tan Sri Chong Kah Kiat)掛上的。當時第一次在古達慶祝馬來西亞的國慶,國旗是由一隊騎著馬的騎士花四天時間從吧巴區(Papar)運送到古達鎮(Kudat),距離長約271.31公里,這是當時在馬來西亞被記錄的最長騎馬距離。當時的騎士成員包含陸軍上校兼亞庇市長Datuk Haji Abd Ghani Rashid及以下等人Dato kamaruddin Abd .Chani、Dato Fuad Hassan、Dr.kamsiah G.Haider、Azlina Hamzah、Rosli Dahlan、Helona Hendrikus、Arif Hashim、William LaiDavid YongJohnny ChaiSteven K.L.Tan、Fuad Mahmud、Florence WongJamrah Hj.Suan Liau、Seran Suhur、Digong Arim、Kasdi Asun、Zulazrin Arin。


    以上人名是由此處的碑文抄錄,可以發現標綠色字體的皆為華人的名字,可想而知華人在沙巴州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從這個只是騎馬運送面旗子過來,就立個碑文紀念這群騎馬的人與當時沙巴州長的心態,可以猜想在地有聲望的人士應該非常的重視頭銜、稱謂、名聲


    這裡的海真的很美,浪有點大,正中午的太陽非常炙熱。cemcem走下岬角拍照,觀察到這邊的岬角有許多壺穴,過一會才來了些許馬來人旅客,他們非常開心的玩自拍。海鷗在海平面上成群結隊的盤旋著,看著碧海藍天cemcem心情非常的悸動,想馬上和華丹炫耀cemcem又到了連他身為馬來西亞人都還無緣親訪的海角天涯


圖35、婆羅洲的最頂端(Tip of Borneo)到嚕!
圖36、右邊是蘇祿海,左邊為南中國海。
圖37、美麗的婆羅洲盡頭”海角天涯”。
圖38、好藍的天空與海鷗。


地圖01、Maranjak Longhouse Lodge→Gombizau Honey Bee Farm→Kg. Sumangkap Gong Factory→Kasilasa Seafood Restaurant→The tip of Borneo。


龍古斯族長屋的現代化



         經理得載著他的員工回村莊,順道去國小接他的小孩,我才有機會瞥見當代龍古斯(Rungus)族長屋的外觀。長屋建材以木板及鐵皮為主,有兩層樓高,屋頂及屋簷以鐵皮取代傳統的棕櫚葉植物,牆壁以木板取代了過往的竹子,屋頂上方插著小耳朵天線,但仍然是干欄式的建築,任何的家禽、家畜還是持續的在長屋的下方自由活動著;廊道牆壁有的家戶傾斜,有的家戶不傾斜。我個人懷疑,這間長屋是在地政府在未探究龍古斯族長屋知識的情況下直接蓋的


        希望有機會拜訪這裡的現代化長屋,體驗在地人的生活,才可以感受當代的龍古斯(Rungus)族日常生活。觀光化的傳統長屋少了真正生活於此的人,只能看到長屋的建築、空間特色,對我而言是遺憾


        馬來西亞國小的小朋友好像非常喜歡踢足球,或者是說學校體育課普遍會將足球視為主要的課程活動,在這裡我又看到了一位老師帶著一群小男孩踢足球,那女孩在哪裡呢?


圖39、現代化的龍古斯(Rungus)族長屋。
圖40、上足球課的國小男生們。


   回到龍古斯族(Rungus)瑪蘭雅克長屋後,開始我亂逛傳統長屋的探險,將所發現的經歷分享如下:


瑪蘭雅克長屋的龍古斯族智慧



一、二十個門的長屋約300英尺長



Maranjak長屋是一座約300英尺長的長屋,以細藤條綑綁長屋內主要的建築結構,鋪蓋棕櫚葉為屋頂、利用竹子製作地板、隔間牆以樹皮製成。龍古斯(Rungus)族人稱長屋為Binatang,興建地點以丘陵地區或者是離地面較高之處,且附近有寬敞的河畔平台。


        這間長屋房間約二十個,可容納超過一百人。據說古達曾有座龍古斯(Rungus)族長屋有90個門,假設每個門代表一個獨立的房間單位(大約3米寬),那座長屋的長度大概有270米長。傳統的長屋在左右邊尾端都有設置Tukad (樓梯),是由大圓木製作,每幾英吋鑿下刻痕。


圖41、長屋的屋頂以棕櫚葉植物鋪蓋,以樹皮作為隔間牆,地板以劈成一半的竹子製作。


二、傾斜的牆面利於舒適的坐著



        長屋內有許多陰影遮蔽的空間,讓人們的日常活動可在陰影的遮蔽下完成。傾斜的側牆是龍古斯(Rungus)族長屋的主要傳統建築元素,讓使用者可以舒適的坐下,這項設計對於以珠飾及編織聞名的龍古斯(Rungus)族婦女而言非常重要,可以伸展他們得坐著整天的雙腳,以利於製作手工繁複的手工藝品。


圖42、傾斜的廊道牆壁設計,方便婦女可以舒服地靠著牆壁坐著織布或做些手工藝創作。


三、克服地形起伏的干欄式建築



        龍古斯(Rungus)族長屋有項非常奇特的建築思維,他們不在乎地形,並且試圖讓長屋呈現線性的水平,讓不同形狀及尺寸的木柱能夠支撐長屋的單層樓層。長屋的干欄式設計可以讓豬、雞、水牛等動物在長屋下方活動,並且防範洪水、抵禦外敵、促進室內空氣循環。


圖43、龍古斯(Rungus)族長屋的干欄式建築技術可以克服起伏地形的障礙,讓長屋的地面得以水平。


四、符合綠建築思維的通風設計



        長屋的地板以剖半的竹子搭成竹子間的縫隙自然產生室內通風的效果。當一個人經過長屋走廊時,可以感受到地板如海綿般的彈性與柔韌,也可感受自然的微風可以藉由竹製地板縫隙流動到室內,空氣也可以自由地穿透牆壁、屋頂、地板。這種尊重大自然的建築形式及文化智慧,是龍古斯族長屋的建築語言。


圖44、地板由劈半的竹子製成,讓自然風得以從竹縫間穿透流動到室內。


五、住在長屋共禦外敵



        Rutter(1929:62)提到,在婆羅洲山區或內陸,長屋的功能猶如堡壘般,可以帶領及保護族人,讓生活於長屋裡的原住民族能夠自給自足、自力更生、獨立於外面的世界。根據龍古斯(Rungus)族的傳說,居住在長屋是為了生存策略得考量,長屋內的居民可以彼此相互依靠,共同抵抗氣候、環境等威脅,防禦動物或敵人攻擊。


圖45、龍古斯(Rungus)族鋪蓋著亞答葉及尼泊爾棕櫚葉,長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能讓彼此共同防禦外在環境的挑戰。


六、長屋居民共享的觀念



        長屋的設置意味著一個共同的空間,居民共享長屋內的東西,睡在一樣的房間,做一樣的工作,擁有相似的特色。沒有個人財產的觀念、個人空間、規則、法律。在長屋內的每位住戶,可以在長屋內自由的活動、移動,而沒有任何邊界及限制。


圖46、長屋內的一切大家彼此共享。


七、猶如公寓概念般的家戶單位”Sirang



        傳統的龍古斯(Rungus)族長屋由一連串的房子銜接起來,長屋內每一獨立的房間單位就是一戶家庭。Appell(1963)指出,長屋內的每戶家屋之組成,如同公寓般,龍古斯(Rungus)族稱之為Sirang (Ong2000:bab2)。Sirang是指長屋內的每戶家庭所擁有的居住空間,就如同當代家屋的概念,屬於每家可以做自己事情的場所。


         一個Sirang(一戶家庭),主要區分為Ongkob(被隔開的個別房間)及Apad(廊道)兩個不同的空間,牆壁是用來區隔Ongkob(家戶私有空間)及Apad(廊道)的界線,這空間連接一起,而非另外獨建。長屋內的私人所有權,經由各項儀式強調,讓居民可以依不同時期的需求進行,並利用不同的規則及限制約束長屋居民的行為,讓彼此可以相互尊重應有的權利及福利。


        區別屬於每戶所屬Apad(廊道)的儀式,是在Apad(廊道)區的Tingkang(年輕男性或男性客人睡覺的地方)進行。若有住戶要搬離長屋,長屋居民也將聚在Apad(廊道)的Tingkang區為其舉行送別。


        儀式、禁忌、以及複雜的法令,掌控及組織長屋居民的社會與行為,在特定區域或某些時刻是承認屬於個人的,並允許是否可以帶到長屋或者是各家戶的房間裡。


圖47、一個Sirang(一戶家庭),主要區分為Ongkob(圖右邊的被隔開的個別房間)及Apad(圖左邊有陽光灑下的廊道)兩個不同的空間,以牆壁為界線。


(一)長屋家戶的私密空間”Ongkob”



        Ongkob是長屋內每戶家庭的私有空間,四周以牆區隔著,是每戶Sirang間的界線;以門區分著各家戶Ongkob(家戶私有空間)的裡面及外面。


   在Ongkob裡(家庭的私人空間)裡,有不同活動的專屬空間,例如:


Ropuhan:煮東西的地方。


Salowl:洗菜及準備食物的地方。


Lansang:通道、吃東西的地方。


Tingkang:睡覺的地方。睡覺的位置比吃東西的地方高,用較大的竹子及剖半的小竹子製作,在Ongkob裡(私人的家庭空間)是夫妻、小孩、未出嫁的女兒、或者是女性訪客的房間。


Abai:位置在Ongkob(家庭的私人空間)上方,放置不常使用的物品可之處,位於Lansang(通道、吃東西的地方)的上方六米高的位置,也方便讓訪客放行李或物品。


圖48、Ongkob(家庭的私人空間)內,Tingkang是睡覺的地方。


(二)長屋家戶共享的廊道空間”Apad



        Apad(廊道)是每戶家庭可讓大家共用的區域,展現於大家的眼前,讓長屋內的家庭可以共同使用彼此的客廳或工作空間,這裡沒有牆壁隔間,但寬度受到Ongkob(家庭的私人空間)的寬度影響。這個空間被區分如下:


LansangLansang位於Apad(廊道)區,是長屋居民共有的空間,也可作為通道。長屋內的住戶都需要負責屬於自家Lansang的地板,讓長屋內的居民可以安全且平順地通過。這裡也是住戶搗米或花生、劈材、舞蹈表演、儀式慶典的空間。


Salow:搗過的米可存放的地點。


Tingkang:年輕男性或男性客人睡覺的地方、家人避難的角落、或者是提供製作手工藝、籃子編織、刺繡、娛樂客人、儀式慶典、孩子學習學校功課、說故事角落的地點。Apad(廊道)區的Tingkang也是如此,居民利用兩根柱子標記者此家戶所擁有的空間邊界,各家戶也須妥善地去照顧。


Linosod(或稱borolungan):儲存物品的地方,位於Sirang(每家戶空間)的前方,位於Apad(廊道)的旁邊(Ong1995:231-232)。


圖49、Apad(廊道)是每戶家庭可讓大家共用的區域,也就是照片中小貓走過的地方。


八、放在長屋外的新娘床”INGKODON”



        很久以前,居住於長屋的龍古斯(Rungus)族人會將新娘床擺在在長屋外,當婚禮儀式舉辦時才會使用。


圖50、龍古斯(Rungus)族人將新娘床擺在長屋外面,婚禮時才會使用。


九、龍古斯族瑪蘭雅克長屋的使命



       為了串聯行銷沙巴州的文化多樣性,龍古斯(Rungus)族部落文化是主要的吸引力,第二個遊客政策計劃即為傳統的龍古斯(Rungus)族長屋,成為沙巴州的文化旅遊產品之一。


        其實cemcem認真地寫這篇遊記,不但是為了較清楚地認識龍古斯族人(Rungus),也希望這樣特別的地方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促進一下在地經濟的發展,或者是說有機會讓大家探討龍古斯(Rungus)族可能和台灣的那些族群有點關聯。cemcem的感受是,他們的語言和排灣語的相似性較少,但珠飾及衣飾的華麗度和排灣族不相上下,只是他們的傳統服以黑色為基底。五官方面,自己的感觸是覺得有點像達悟族或台東大武、達仁一代的南排灣,其他的部分將來有機會再探究了。


圖51、設立在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前的牌子。


龍古斯族文物展示區



圖52、以在地某些植物為設計的龍古斯族的珠飾圖騰。


圖53、和華人交換來的。


圖54、Dokutan是放置稻米的容器。


圖55、Kinsaran Parai是龍古斯人碾稻米的工具。


        晚上cemcem和經理的媽媽買這裡的手工藝品,她賣給我的價錢比早上cemcem詢問其他族人賣的價錢便宜許多,還教cemcem如何使用、相關知識等等,但cemcem沒有很認真的做紀錄。良心的推薦,這裡的龍古斯族(Rungus)的手工藝品經過cemcem比價後,的確比市區便宜許多;但這裡的套裝行程方面,如果膽子夠大,從亞庇搭車到這附近,再走路到長屋這或請他們接送,第二天和他們租腳踏車騎到燈火樓等地點,回長屋時再聘請他們深度導覽,也許才能聰明的省旅費。


參考資料來源:



Maranjak Longhouse Lodge、
Suku kaum rungus Sabah、
Kg. Sumangkap、
http://www.sabah.edu.my
Tip of Borneo、
沙巴旅遊局 2007/11 沙巴:馬來西亞的婆羅洲─古達和古打毛律。


馬來西亞自助11天10夜─2016/01/28(四)…在馬來西亞的花費

日期/
項目金額
其他
總計
01/28(四)
午餐(炭烤蝦子BBQ )RM9+拉茶RM2.5+
RM1.5=RM13



門票─蘇芒甲村(Kg. Sumangkap):RM5
2個蘇芒甲村(Kg. Sumangkap)的鑼:RM20、
瑪蘭雅克長屋(Maranjak Longhouse Lodge)的龍古斯族手工藝:RM62
RM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

留言板(message)